最近,华为程序员频繁提交补丁,受到质疑KPI上了热搜。
Linux核心邮件列表中出现了一封非常特殊的邮件。
一名Linux内核维护者QuWenruo称,一个@huawei.com邮箱账号经常提交一些清理错误信息或者修复拼写错误的补丁。有一天,该账户在同一文件前后提交了6次细微的修改,被质疑刷KPI。
后来有内部人查了内网,说明账号不是刷的KPI而是用脚本。
到底有没有刷?KPI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目前还没有定论。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程序员是对的KPI表现不感冒,特别是不合理KPI考核指标往往强迫他们做一些连自己都哭笑不得的事情。
比如根据提交的代码行数作为考核指标。
到目前为止,仍有一些公司采用代码行数的指标来评估程序员的绩效。
程序员有100种方法来增加代码行数,以完成绩效考核。
第一,括号单独成行:
或者这样:
还可以多写代码注释:
再比如写一些新函数写了很多代码,但其实这些新函数是不会调用的。
技术部的每一项开发都已经完成KPI评估指标,但项目延误越来越严重,代码质量越来越差……
最根本的问题是一行代码的经济价值与一行代码的技术难度无关。
初学者很容易写出几百甚至几千行的代码,但质量可能不如高手写的二三十号。
其他公司为了避免程序频繁出现bug,还会将bug数量被列为评估指标。
一个月过去了,这个月技术部竟然是一个bug没有,因为每个人都没有写代码。
没有代码,就没有bug。
很明显,程序员的劳动价值,属于很典型的只能定性,不能定量。KPI,可能ORK会更合适。
什么是OKR?
OKR也就是说,目标和关键成果法的主要目标是明确公司和团队的目标和每个目标实现的可衡量的关键结果。
例如,业务负责人今年上半年的业务目标是用户数增加100%。
分解KR之后,从搜索引擎竞价中获得xx用户数量数量和新媒体渠道xxx用户数量,需要增加xx业务等等。
技术团队也可能获得类似的用户增加KR看似无关紧要,其实这是需要技术团队基于业务思考的典型。KR。
哪些技术与用户数量的增加有关?
这些技术用过吗?
这些技术还有优化的空间吗?
可能有影响用户增长的技术指标App启动时间,开发进度等。
与不可靠的相比KPI这些指标显然要靠谱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