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难逃中年危机?
45程序员在国务院网站上发帖求职
近日,一位45岁的程序员Mary在中国政府网站政府网引起关注。Mary留言中说:
我是计算机专业的软件开发人员,今年45岁,精通Java各种技术体系,包括微服务、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帮助公司升级改造使用的技术框架。业余时间我也考上了PMP项目管理证书和系统架构师证书已成为公司的系统架构师和核心技术骨干。
随着实践的增加,我对计算机理论的理解越来越深刻。感觉自己的职业生涯进入了人生最好的时刻。
儿子初二上学期,我辞职回家陪儿子。半年后回来找工作机会,发现连面试机会都拿不到,更别说发挥专业特长了。
现在国家鼓励推迟退休,我认为40年龄以上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现在是自己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找工作时不能受年龄限制。
这条消息很快在网上引起了讨论,引起了许多人的焦虑和共鸣。有网友认为类似的情况不仅发生在程序员身上吗?许多企业卡35年龄是一种人才浪费和年龄歧视。
事实上,中年危机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许多行业或企业在招聘时都有一定的年龄限制。
此前,上海一位高学历、曾任外企高管的王先生给当地政府写了一封求助信,称48他已经失业了。3年纪大了,他没有办法在松江区找工作,勉强靠微薄的失业救济金和偶尔挣的咨询费生活。幸运的是,上海就业促进中心最终通过协助办理求职登记、指导简历完善、岗位推荐等方式,帮助王先生找到了民营企业市场部副总裁的工作。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求职者的比例逐年上升。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年2月至9月,在智联平台上提交简历35年龄及以上求职者同比增长14.9%,增速为35年龄以下求职者的两倍以上;其中,35岁至49岁求职者同比增长13.5%,50年龄及以上求职者同比增长32.4%。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企业在招聘通知中设定年龄线,不接受40岁、45年龄以上的求职者有时甚至不接受35年龄以上的求职者。
法治日报认为,中年人再就业有两个因素:一方面,一些企业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缺乏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一些中年求职者期望高、要求高、管理不好。
程序员的35岁危机
对于程序员来说,35年龄的危机感明显更重。35年龄以上的中年人,再便宜也不要。虽然没有明文,但是35年定律是国内科技互联网公司招聘标准中的潜规则。
以前有资深程序员接受InfoQ采访中说因为程序员的工资普遍高于其他行业,一旦这个行业不需要你,(工资)可能会面临悬崖式的下跌,所以会有危机。35程序员在求职网站上自述,今年年初被裁后2个月,疯狂海投简历,面试,只拿到了6个非大厂offer,最终他决定平薪入职其中一家。
35岁是职场界限分明的分水岭,最尴尬的是高不成,低不成。很多人会选择35为了度过中年危机,岁当口转型。
一般来说,35程序员的职业路径主要有三个方向:技术专家、技术管理、跨行业就业(非技术方向)。其中,技术管理是很多程序员会选择的方式,也是职场晋升的正常过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程序员都适合管理,他们在思维和工作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此外,从技术到技术管理还有很多障碍。35年龄不能转行管理的程序员,年龄焦虑更明显。有声音甚至认为程序员35年纪大了不转管理只能混吃等死。
相比之下,在国外,似乎随处可见35年龄以上的程序员Netflix高级软件工程师RobFletcher(45岁)、PrevasA/S高级软件设计师EbbeKristensen(62岁)、Actian公司软件架构师RogerWhitcomb(60岁)、DisplayLink首席软件研究员AlecCawley(60等等。65岁Python之父GuidovanRossum去年甚至因为觉得退休太无聊,回到职场成了微软的打工者。
至于中国的程序员为什么普遍遇到35岁危机,Juicedata创始人